《变形计》每位孩子的独白:爱到最美是陪伴

2017-05-29 14:51     来源:当代娱乐网      责任编辑;黄晓晓

在本周的《变形计》中,马建降的新同学博纳,写出了一篇意料之外的作文,引起了网友关注。家庭优越的城市女孩博纳,在作文中描写到,她极其羡慕马建降的农村生活。这样一种现象,让我们疑惑,“富有”的一方为何会向往“贫穷”?在孩子的眼中,“富有”到底是什么?

在爱与陪伴的另一面,是无比沉重的冷酷现实

在这一期的节目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引人深思的现象。博纳、马艺华这些城市孩子,在不同场合都表达出了对马建降的羡慕。他们羡慕马建降的父亲,为了孩子能够开辟出一条三公里长的山路;羡慕在马建降每个放学回家的夜晚,都有家人能够陪他一起温习功课。相比之下,马艺华虽然潇洒自在,可以肆意挥霍青春,却仍然无法掩饰孤独的童年;博纳虽然家庭环境极其优越,但是一家人温馨的晚饭,却是一种不可得的奢望。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博纳在课堂作文中谈到,她向往马建降的生活;马艺华也在聊天中提到,希望自己的变形生活不要这么快结束,他还想在农村多待几天。

这样一种现象背后,却是藏着城市孩子孤独的内心。其实很多观众看待《变形计》时,往往会陷入一个错觉,就是认为城市孩子成长的环境是全面优越于农村孩子的。对于两个孩子的变形互换生活,许多人会觉得这是对城市孩子叛逆的惩罚,也是对农村孩子乖巧的奖励。但是“青春的痛点”这一期节目,却让我们逐渐改变这种固有印象,城市孩子对生活条件艰苦的农村似乎变得愈发向往。

诚然,马建降的生活并不那么富足,甚至有些艰难。每天的饮用水,是接天上降下的雨水;玉米和白米混成的玉米饭就是一顿晚餐;每天上学需要步行两小时的山路才能到达学校。但是在这些城市孩子的眼中,他却拥有最弥足珍贵的亲情和温暖。而马建降父亲或许不能给予孩子最优越的物质条件,却用自己耐心的陪伴和石破天惊的坚韧,将马建降的内心世界填充的无比丰富。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在节目中,马建降的家庭是所有孩子里最贫穷的,同时他也是最富有的。

城市孩子富足生活的背后,是渴求陪伴的孤独

优越的生活条件是城市孩子的标签,哪怕是缺少父母陪伴,仍会让很多人质疑:这就是他们叛逆的理由吗?但所有的孩子都是一样的,如果与父母的距离过于遥远,他们之间同样会有心理距离,以及其他“生长痛”问题。其中一些“生长痛”,可以在时光中得到疗伤,也有一些“生长痛”,在时光中发酵甚至愈发严重。

城市主人公马艺华深夜痛苦,诉说自己童年孤身一人的惨痛经历;来到城市生活以后,原本开朗的农村少年马建降,在冷清的城市家庭中逐渐变得沉默;中法家庭的孩子博纳,看似衣食无忧,却没有办法与父母好好吃上一顿晚饭。这些现实让我们不仅陷入思考:城市孩子真是我们想象中,是想要什么就拥有什么的小皇帝、小公主吗?

事实上,城市孩子面临的问题比我们想象中要严重。近年来兴起了一种新的留守儿童类型——城市留守儿童。而城市留守儿童的概念,就是那些因为父母常年在外工作,以致于与保姆为伴,或者在爷爷奶奶的隔代抚育下成长,甚至是小小年纪就寄宿在学校或是某些辅导机构,与父母缺乏沟通的城市儿童。

与农村留守儿童不一样的是,城市孩子的生活并不贫困。他们用着最新款的手机,有着数不清的高级玩具、多得吓人的零花钱,上最贵的补习班,但他们和农村留守儿童一样,很少见到自己的父母,缺乏心灵的关爱。

所以当马艺华深夜中哭诉“我觉得不公平”时,我们能看到这个城市少年童年时期的孤独。在他看来,自己经历了童年的悲惨,理应享受现在的肆无忌惮。当博纳因为一次与父母的晚餐就感到欣喜若狂时,我们能看到这个城市女孩对于陪伴的渴望。或许他们优越的成长环境,足够羡煞旁人了,但是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城市孩子也拥有着不能言说的痛楚。

其实所有的孩子都一样,他们值得世上所有的美好。但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孩子缺少了物质的基础,有的孩子缺少了精神的陪伴。不过物质终有一天能够得到补偿,孤单的童年一旦错过,还能够重来吗?

博纳与马艺华对于马建降的羡慕,只不过是希望父母能够明白:爱到最美是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