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好的现象级综艺也有生命周期?《奔跑吧兄弟》打破“综三代”魔咒

2016-01-18 11:22     来源:未知      责任编辑;ddyule03


《奔跑吧兄弟》

        有人说,国内现象级综艺不断遭遇所谓的“第三季魔咒”,大热综艺似乎总会遭遇口碑和收视“一而鼓、再而衰、三而竭”的困境。真的如此吗?

       1月15日,持续强势领跑了12期的浙江卫视《奔跑吧兄弟》,在无数观众的不舍中收官。持续的高收视和高热度,让走到第三季的它,依然成为当仁不让的卫视王牌,更在12月18日当期创下三季以来CSM50城最高收视率,达5.284。

        用实力打破所谓“综三代”魔咒的背后,是《奔跑吧兄弟》优化团队架构、提升制作水准、升级内容设置、加大人文内涵等各种“内功”成就的结果。再好的现象级节目也有生命周期?节目总统筹周冬梅却自信回答:“这档节目可以做得很长久,它的包容性很大,是一种弹性极强、招无定式的节目模式。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可以成为我们制作节目的灵感源泉。”

优化团队架构,大胆启用80后新人二次激活创造力

        第三季《奔跑吧兄弟》在启动之前经历了一次人事变动。由于浙江卫视在频道战略上作了一些调整,担任第一季、第二季《奔跑吧兄弟》总制片人的俞杭英调离了该节目,前往战略发展中心任职,频道提拔80后金牌制片人岑俊义接替了她的工作,但周冬梅依旧是《奔跑吧兄弟》总统筹,大家将她称为“大管家”。可以说,周冬梅见证并参与筹划了节目从创意研发养成超级综艺IP的全部历程。

        《奔跑吧兄弟》由韩国SBS《running man》原班制作团队与浙江卫视团队共同研发制作,而韩国团队真正大规模人员参与只有第一季短短5期节目。

        韩方团队离开之际,曾一度担心经验欠缺的中方团队能否独立操刀这档大型户外真人秀,收视是否会有影响。实际上,善于发现、总结、钻研的中方团队并没有所谓的“迷茫期”,上手很快,韩国团队离开之后,节目收视不仅没有下滑,反而一路走高。周冬梅说,团队的悟性和学习能力,令韩国同行都感到惊讶。

        短暂“师从”韩国团队,周冬梅说对中方团队帮助很大。从她本人的层面来说,她学习的重点是超大规模外景真人秀团队的整体架构和指挥协调。导演组人员对于如何在游戏类节目中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关系,包括在节目中做出人文情感、讲故事的方式,以及设计悬念等制作细节方面受益良多。比如,怎样通过后期剪辑进行二度创作,梳理逻辑,放大细节等等。

        从第一季到第三季,是《奔跑吧兄弟》制作组不断摸索、试错、成长并成熟的过程。时至第三季,节目的制作班底只有零散几位韩方人员参与,从选题策划、筹备、编剧、拍摄、后期制作,中方团队早已成为核心和主力。

        经过人员组织调整,第三季的导演组和编剧团队更年轻了,团队成员基本都是80后,5年以上工龄的“老人”比例很小,大多为刚加入的“二年级”“三年级”新人,大家审美趣味相近,彼此更默契,沟通也更顺畅。组织架构整体年轻化,对《跑男》贴近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年轻观众起到不小作用。

        “我们这个团队敢于启用新人,通过传帮带让他们迅速成长,年轻人在这个团队里非常受到尊重。”周冬梅说,她更多负责导向把关,资源协调以及为一线团队的创作扫清障碍,至于具体的节目创作,放手让年轻人去探索实践,这样一来,年轻团队的创造力被激活了。

        周冬梅评价,无论从前期还是后期,制作团队的成长速度非常快,专业化程度大幅提高。对于制作组已取得的成绩和进步,以及展现的团结协作和敬业精神,周冬梅表示非常满意。但同时,她经常提醒团队,虽然目前在户外真人秀制作方面,浙江卫视处在领先位置,但大家应该时刻保持谦逊的态度,学习和进步是永无止境的,“制作上,我们不但要代表中国最好水平,也要敢于与国际一流团队抗衡,对于目前取得的成绩不能固步自封,要看到自己的不足,针对团队内部尚存的各种短板,接下来要用大量时间学习,尽快把短板补齐。”

走出原版框架,自己搭台唱戏

摆脱对撕名牌环节的依赖,进行全方位原创升级

        CSM50城收视率统计,《奔跑吧兄弟》三季播出至今,收视一直遥遥领先同时段其他节目。大家会问:走到第三季还能拥有如此傲人的收视,《奔跑吧兄弟》靠的是什么?

        最受关注的嘉宾选择方面,《奔跑吧兄弟》不改初心,不一味地请大咖,而是根据节目主题、与7个固定艺人的关联度、明星性格魅力等多方面考量,以保证节目制作质量为最高原则。

        在大众的既有观念里,《奔跑吧兄弟》的核心标志,就是撕名牌。然而,如果仅仅固步于撕名牌本身,能否持续保持对观众的新鲜感和吸引力呢?观众们发现,节目制作上日臻成熟的浙江卫视《奔跑吧兄弟》团队,到了第三季,似乎更会玩儿了,基本已经走出原版节目模式的框架,学会自己“搭台唱戏”。

        第三季节目摆脱了原有的固定形式以及对“撕名牌”环节的依赖,进行全方位的创新和升级,给观众带来了诸多惊喜和新意:观众可以看到与之前两三个游戏过后就撕名牌完全不同的路数,节目结构设计更灵活。比如第一集颠覆式的先撕名牌就让人眼前一亮,而在“家族继承人”特辑中,更是没有撕名牌这一环节,用“烧脑”的悬疑推理游戏决出胜负。

        同时,节目组对游戏整体难度系数的把控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既满足观众不断被“吊起来”的观感口味,也让“跑男7只”感到挑战的压力,激发他们好胜心与斗志,让他们的个性和魅力发挥地更加淋漓尽致。另外,还要照顾到年龄层偏小的观众,游戏设置不过分复杂、不过分烧脑。如何在其中保持平衡,对节目组来说也是不小的挑战,有时甚至需要和嘉宾“斗智斗勇”。

        “兄弟团”对抗“制作组”特辑就很好地体现了节目组与嘉宾的互动关系。这期节目不仅是三季以来的一个小结回顾、制作组对嘉宾的答谢,更显出节目组的一种从容自信的娱乐精神,大家玩得更开了。

       游戏设置作为《跑男》重要环节给观众带来不少欢乐,其中不少游戏引发大众参与效仿。最近一期的澳洲特辑,“跑男团”和嘉宾与当地民众玩的成语猜词游戏“异口同声”就是制作组自己研发的,这个游戏完全不需要道具,也不存在任何风险,堪称绿色环保,非常适合中小学生课间互动,或许也会如“撕名牌”一样掀起全民游戏风潮。

        周冬梅总结,《跑男》诸多游戏的创意灵感大都来自于生活,更有浙江卫视节目中心制作团队之前制作经验的积累。深圳音乐会特辑中,根据音乐的前奏和歌词来猜歌名的游戏就有《我爱记歌词》的影子。

        除开节目环节设置以外,观众们还发现,第三季《奔跑吧兄弟》的整体观感更加精致,服装、造型、道具、布景都更为考究。周冬梅介绍,从第二季开始,《奔跑吧兄弟》请来韩国原版节目道具组的导演负责道具设计,第三季节目道具团队更是专业舞美团队出身。画风上,节目后期特效的制作也力求电影化大片的风格,堪称把用心做到了每一个细节上。

融汇传统文化,追求精神内涵

号召更多普通人加入“奔跑”行列,身体和心灵一起出发

        为响应总局对真人秀节目管理的要求,将综艺节目做得既有意思又有意义,也是浙江卫视制作节目自发追求精神内涵的使命驱动,第三季《奔跑吧兄弟》更加注重人文内涵的植入和提升。

        第三季《奔跑吧兄弟》中,在洛阳录制的“满城静待牡丹开”特辑中游戏与科举考试、中国汉字文化完美结合,“跑男团”在西安大唐芙蓉园、古城墙展开传统名小吃排位赛,在民国时期全国最大的体育场南京体育学院中央体育馆上演体操游戏……从场地、道具,到游戏设置,各种节目元素和拍摄地的历史文化相呼应,节目潜移默化将人文知识与民俗文化传递给观众,并打造了一张张地方城市名片。

        一直以来,“七只”们阳光、健康、团结、向上的正能量,成为节目的精气神儿。“这一季,我们更是特别强调团结励志、挑战自我极限的正能量”,周冬梅说。

        第一期“66人跳大绳”的环节让周冬梅终身难忘。导演组事先测试时同时跳大绳的人数最多为35人,这样一项前所未有的挑战,究竟能不能成功,所有人心里都有些打鼓。当天晚上,参与人员在现场跳了整整3个小时,历经了无数次的失败。最后终于成功的那一刻很多人都相拥落泪了,负责甩绳的李晨右胳膊比左胳膊粗了一大圈。大家虽然非常辛苦,但这种团队向着一个目标,凝心聚力越挫越勇的体验,让人非常感动。

       “这一幕在电视上呈现只有十多分钟,我们曾经想过要把完整素材放到网上让网友观看,把这种面对不畏挑战,团结协作、不屈不挠的精神传递给大家。这也是我们节目想传达给观众的一种精神内核。”

        最能拨动人心的青春怀旧,也被第三季融入其中。深圳特辑嘉宾挑战6小时举办演唱会的任务,演唱70后、80后一代人熟知的《青苹果乐园》《对你爱不完》等歌曲,让人热血激动;“劳动最光荣”特辑中,拖拉机、手推车、洗脸盆等道具元素唤醒了国民记忆。

        公益也是《奔跑吧兄弟》始终坚持的重要理念。从赠送公益跑鞋,修建公益跑道,到体育器材的捐献,公益阳光书屋的建设,如今“跑男团”更身体力行号召更多年轻人加入奔跑的行列。“我们希望通过《奔跑吧兄弟》这个节目,倡导大众养成健康阳光的生活方式和不畏挑战的生活态度。”周冬梅表示。

        因为用心用情,所以收获满满。周冬梅充满自信的表示,“《跑男》这档节目可以做得很长久,它的包容性很大,是一种充满弹性、具有广阔的想象空间、招无定式的节目模式。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人文情怀,将成为我们制作节目生生不息的灵感源泉,并在节目里更多呈现。”

        不说再见的《奔跑吧兄弟》,第四季更加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