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16 15:38 来源:当代娱乐网 责任编辑;田小甜
在八月初《独行月球》的一次路演上,几位主创在电影放映结束后与观众互动,一个小孩的声音突兀地响起,“夏洛为什么没有来?”
这个问题明显不在预演流程之内,整个影厅安静了大概一秒钟,笑声爆发,声音是整个观影活动中最大的一次。
沈腾的确不在现场,他正在太原拍摄《满江红》,无暇抽身。人虽未至,“笑果”满分,“含腾量0%”的映后交流就因为这一句无心之语多了几分欢乐。
另一个有趣之处在于,人们喊出来的不是郝建,也不是独孤月,而是夏洛,这是沈腾七年前的角色。
某种程度上来说,《独行月球》可以称得上是沈腾的独角戏,一人一鼠在月球上的经历,撑起了全片80%以上的剧情。想到他的大多数戏份都是对着绿布和一个扮演金刚鼠的演员在摄影棚中完成的,又会对他多一分敬意。
《独行月球》类型元素的比例问题暂且不必多言,起码对于沈腾而言,他证明了自己不但有驾驭喜剧的天赋,也有撑起正剧的能力。
独孤月从一个“中间人”到独行月球的流浪者再到拯救地球的孤胆英雄,诸多心境上的转变,他都诠释得不错。
他上一个让观众先笑后哭的角色,还得数《飞驰人生》中的张驰。从一个被现实锤到土里的中年失意男,到最终的纵情燃烧,令人为之触动。
王晶曾在《圆桌派》上认为沈腾不想再演喜剧了,“你看他演《飞驰人生》,就知道他不想逗大家笑了,他想演爸爸,他想‘死’。”
这一判断不无道理,最起码在这些年里,沈腾担任开心麻花电影主角的次数,要远远低于人们的期望值。此次出演《独行月球》,他也是一个喜剧和正剧的中间人。
喜欢喜剧的观众可能不太理解,为什么喜剧人都要谋求转型,在一个领域持续给观众带来欢乐不香吗?
对一个喜剧演员来说,最残酷的一件事莫过于,自己的创作,明明是反复推敲、验证的结果,但在他人看来,这些东西却像是灵光一现,突然想出来的。
久而久之,观众认可他们的天赋,却总是轻而易举地忽视掉他们的努力和演技。
在电影市场不景气和市场逻辑转变的今天,沈腾几乎是“票房号召力”本力了。
但这个门面却在专业领域遭到了羞辱。就在上个月,沈腾在百花奖“最佳男主角”的评选中,0票出局。尽管主办方的回应中体现了客观因素,即便观众为其鸣不平,但不管从哪个角度看,这对一个演员都不是一件小事。
人们惊讶地发现,沈腾在电影市场上翻云覆雨的这些年,拿到的有分量的奖项屈指可数,仅有两个提名,一个是第27届华鼎奖最佳电影男主角提名,另一个就是第36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主角提名。
喜剧演员想要获得专业领域的认可,似乎只有正剧一途。就像《不成问题的问题》之于范伟,《我不是药神》之于徐峥,《杀生》《斗牛》之于黄渤,《Hello,树先生》之于王宝强。
但沈腾终究与“前辈”们不太相同,转得没那么彻底。
他身上携带的是舞台剧演员的基因,考虑观众的喜好是刻在骨子里的信条,这或许造成了一种犹疑。
2014年,沈腾出演了电影《心花路放》,在影片中饰演一个油腻又抠门的酒吧老板,这个角色与他在以往作品中的形象完全不同,甚至可以算一个小反派。
但我们不难发现,这部电影之后一直到现在,沈腾很少演反派角色。
他在一次采访中说,因为参演《心花路放》,跑了不少粉丝,有两年以上的粉丝在微博私信中跟他抱怨,表示对这样的形象感到失望,如果再继续演这类角色就要脱粉了。这直接导致沈腾后来很少再接类似的角色。
再往后看,人们印象最深刻的自然是《夏洛特烦恼》里的夏洛,但当年他其实还有一部《一念天堂》上映,含腾量100%却非喜剧。然而,即便是携《夏洛特烦恼》余威而来,《一念天堂》的票房也没有过亿。
同样是主演,演喜剧就一飞冲天,演正剧就票房惨败,再自信的人恐怕都会留下心理阴影。
所以我说,沈腾的转型之路中一直带着一丝犹疑,他应当是在寻找一个能让各方满意的中间点。
这个过程虽然缓慢但没有停滞,就像他以前会为了考虑粉丝感受而不演反派,但现在却接连演了《超能一家人》里的反派大BOSS和《满江红》中的秦桧。尽管仍有喜剧元素,但毕竟是一种转变。
沈腾应当不会甘心只做一个不被专业领域认可的喜剧人,就像他在喜剧领域也不甘心只被一个形象束缚一样。
2015年,沈腾登上《欢乐喜剧人》的舞台时,没有沿用“郝建”这个国人都知道的形象,而是另起炉灶。他说,“作为一个演员,我不应该陪郝建走到老。”
这是他的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