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15 16:26 来源:当代娱乐网 责任编辑;小优
中国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优秀传统文化中最能展现中国人情感世界、审美世界,最能感受时代风云、体现时代风云变化的最敏感的艺术形式。
“读诗与远方·品书香生活”大型诗词文化活动由国家图书馆社会教育部携手北京国图书店有限公司,联合紫竹院公园、北京植物园公园管理处,在北京市海淀区文化和旅游局的指导及海淀区图书馆的支持下,于日前陆续推出。活动依托“文津经典诵读”项目的资源库,组织开展9场线下活动,分别是:开幕诗词诵读会、秋季诗词游园会(紫竹院公园)、秋季诗词文化展(紫竹院公园)、重阳诗歌音乐会、重阳诗词互动“让诗词跃然于纸”、秋诗(词)鉴赏(两场)、冬季诗词品鉴会(两场),以此提高公众的诗词理解力与鉴赏力,学会在生活中理解诗词、感悟人生。每场活动也进行同步的线上直播,满足市民读者足不出户即可参与活动的需求,扩大活动的影响力。
系列活动通过丰富的艺术形式将中华优秀的诗词及与之相关的文化知识,以及蕴藏其中的优秀价值观念、理想道德,传递给社会大众,与大家积极分享,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传承了传统诗词文化。
用传统艺术形式展现诗词魅力
艺术家们将经典的诗作通过诵读、吟唱等艺术形式展现,以诗歌的名义上演了一场视听盛宴,共享中国传统文化的诗词雅韵。10月19日,紫竹院公园问月楼,一场既雅致又活泼的“满庭芳”诗词吟诵会为群众送上了一份特别的“诗词文化大礼”。本场吟诵会由北京市紫竹院公园管理处、北京国图书店有限责任公司主办,国家图书馆社会教育部协办。
吟诵会在北京山水民乐艺术团演奏的《花好月圆》合奏曲中热烈开场。随后朗诵家于晓鹏带来了诗经吟诵《葛覃》、《凯风》、《淇奥》;其他嘉宾分别以艺术歌曲、古琴琴歌、昆曲散曲、京歌等形式艺术化的呈现了《长相知》、《阳关三叠》、《清平乐》、《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卜算子·咏梅》等经典诗词。活动现场气氛浓烈,现场参与者对活动给予了肯定的评价。
作为国家图书馆《读诗与远方 品书香生活》大型诗词文化系列活动的开幕仪式,本场活动活动得到了北京市海淀区文化和旅游局的指导与北京市海淀区图书馆的支持。
“读诗与远方·品书香生活”系列诗词文化活动特邀北京山水民乐艺术团,以“敬老传统·代代相传”为主题向公众推出了一场“重阳节诗词音乐会”。音乐会围绕着重阳主题诗词、音乐以及敬老良俗等,先后演出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九月九的酒》《枫桥夜泊》等15个节目,受到现场百余位观众的热烈欢迎,大家纷纷表示通过此次活动感受到了重阳节浓浓的节日气氛,更加了解和热爱中国的传统文化。
把诗词送到游客身边
秋冬之际,紫竹院公园里更加色彩斑斓,火红的元宝枫、金黄的银杏、怒放的百日菊、黄绿渐变的杨柳把一座公园装点得如诗如画。在宜人的景色中,一面面古雅的道旗和关于秋景的诗句更加抢眼。有:四五朵山妆雨色,两三行雁贴云秋。也有:日暮秋烟起,萧萧枫树林。一边赏美景,一边读古诗,诗意完美融合在眼前情境中,更加深入人心。这些把诗词送到游客身边的道旗是国家图书馆为紫竹院公园定制的“秋季版”诗词文化展,是——“读诗与远方·品书香生活”中的一项。
本次活动是为紫竹院公园定制,从国家图书馆特色资源“文津经典诵读”中精选秋季主题诗词110首,以公园步道两侧的道旗为展板,分布于紫竹院公园的宜人风景之中,体现“诗情”与 “画意”相呼应。游客可边游园、边赏诗,还能扫描道旗上的二维码,聆听诗词朗诵、阅读诗词释义。
在“紫竹院秋季诗词文化展”开放期间,多场“游园会”活动成功举办。近百位游客在国图和紫竹院公园工作人员的分批组织下,参加了游园赏诗、“飞花令”、趣味答题等活动,深度体验了诗词的趣味与魅力。
在诗词中体会美的感受
古代诗词是中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不但是汉语言文学的典范和精华,而且蕴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传承不变的精神和品格。此次系列活动充分利用古代诗词中的美学因素,激发民族自豪感,提升道德情操和审美能力。
“让诗词跃然于纸”重阳节主题书画活动在紫竹院公园成功举办。本次活动邀请青年书法家张旭年担任活动嘉宾,现场教授20多位公众和小朋友,通过描绘菊花、书写重阳主题诗词学习国画和书法技巧,感受诗词中的意象和艺术之美。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参与者对这一将品诗赏字与学习传统书画相结合的综合性文化活动给予了极高赞誉,纷纷表示期待举办更多同类活动。
四场“在诗词中寻味秋冬”诗词鉴赏类讲座是本次系列活动的压轴。中国地质大学教授、诗人褚宝增老师,先后与紫竹院公园和北京植物园做了“寻味晚秋——诗词里的习俗”和“诗词里的植物”两场主题讲座。朗诵家于晓鹏老师在立冬当天带领游客吟诵李白的《立冬》、元稹的《咏二十四气诗·立冬十月节》等经典的立冬主题诗词,用讲、演结合的方式,分析汉语言音韵特点和诗词吟诵技巧。在大雪节气前后,最后一场讲座“雪落无声——围炉诗话·大雪篇”在紫竹院公园内举办,中华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范诗银、诗词学者莫真宝、诗人静如三位老师以“围炉诗话”的形式,以“雪”为主题进行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