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敬明到底哪根筋又不对了?

2020-11-12 18:49     来源:当代娱乐网      责任编辑;田小甜

郭敬明已经7年没有文学作品面世,现在影视生涯也不见起色。直到他转型成为导演,反对的声音也一直没有断过。从前是作家圈人士抵制郭敬明,现在又换成了影视圈群体去抵制。37岁的郭敬明,似乎一直在做《演员请就位》里的那种选择,好像他的一部分,永远停留在了那个花季……

想不到郭敬明又给了何昶希一张S卡。

综艺节目《演员请就位》第二季的剧情简直比演戏还精彩。原本以为经过第一轮表演,乱发S卡(代表最高等级)被大家一边倒批评的郭敬明能有所反思,给这档节目挽回一点人气,结果在11月7日播出的第六期里,相同的剧情再次上演,连发卡的对象都是同一个人。

何昶希谁是?一个爱豆,前偶像男团组合UNINE的成员,零表演经验,全场唯一一个没有代表作的演员。

“还没有放弃这部综艺的各位,现在是时候了。”某知乎大V评论。

当然在整件事中,何昶希同学挺无辜的,能看出他确实被四爷这张S卡吓到了,吓得回去暗暗下了不少功,换回了第二轮表演后评委们“进步特别大”的评价。

因为进步了(嗯只是进步),所以郭敬明又他给发了一张S卡。乍一听这逻辑好像没毛病,观众都喜欢看成长的故事,而且何昶希太帅了……不过等等,郭敬明这张S卡是认真的吗?

郭敬明不能掩盖的问题

在第六期节目播出当晚,“郭敬明再给何昶希S卡”就冲上了微博热搜。本以为这条热搜下应该又是一片各路人士讨伐郭敬明的景象,然而实际上大V们和评论区都在夸赞何昶希这次的演技——随便点进一个评论者的主页,十有八九是何昶希的粉丝。

郭敬明应该感谢这些粉丝,把他乱发S卡这件事合理化了。

为了确定这次郭敬明的S卡是否同样发得过于随意,我专门去看了原片。何昶希的表演看起来确实比第一轮要好一些,但离S这个综合了演员专业度、市场认可度和角色匹配度等多维要素形成的最高评级,着实还有相当一段距离。

我有点怀疑大家这次不对郭敬明感到震惊,其实是出于一个非常实际的原因——不知道这轮的S卡有什么用。第一轮大家还知道S评级拥有优先选择角色的权利,但到第二轮换了玩法,节目组却故意卖了个关子(但鉴于大规则,拿到S的演员应该有很大优势)。

当然也可能是郭敬明一句“我当时第一次给他S卡其实是有一点冲动”给自己找补了回来。但据我了解,这期节目录制于第一次发S卡那期播出前,所以郭敬明说这些其实也没有平息舆论的意思。

这样一来,给何昶希发S卡这件事还是太迷惑了,何况还发生了两次。

其实当郭导在节目里说“我给S的人就是我想找他拍戏”的时候,他的标准已经很清楚了。他的问题就在于无法跳脱个人并不高级的审美趣味,无法在一个需要专业性的比赛性质节目中顾全大局,俗称任性。

郭敬明的任性和黄子韬还不一样。黄子韬只在小事上任性,建立在他有自知之明的基础之上,而且韬韬专业能力也确实不差,总之不会做出让人大跌眼镜的选择,反倒很圈粉。可郭敬明就不一样了,他的任性可能会对演员的自我认知产生误导,让真正有实力的演员错失机会,事关公平,更有可能给观众造成错误认知。

而且不像其他一些综艺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里杜华评判标准忽高忽低时,还有导演组及时给予纠正;《说唱新世代》里各位导师主理人的评分权重其实很低,《演员请就位》给了几个评委相当大的选择自由和决定权,就更需要他们对参赛选手负责。

这不是郭敬明一句“我想找他拍戏”能说得过去的。

正在崩塌的商业版图

郭敬明似乎很相信他的经验。

这种经验要从他2004年大三休学,与朋友创办“岛”工作室说起。这算是他自立门户做的第一件事,主要策划出版《岛》系列图书,一个类似杂志、定期出版的系列图书,郭敬明做主编,兼做部分内容的撰稿、摄影和插画模特。

在这期间,他还和摩登天空合作出过一本“音乐小说”《迷藏》,相当于在一张音乐专辑中首录了十首他填词的作品,这种做法哪怕现在看来也很新鲜。

从“岛”工作室起,郭敬明开始展现出一种前卫的商业头脑,懂得用跨界的方式来形成自己的受众粘性。他已经在把自己包装成一个明星作家了。

论粉丝经济,郭敬明是前辈。从那个时候起,他应该已经嗅到了流量的价值(虽然那时还没有“流量”这个词),这构成了他经验的一部分。

包括后来在2006年成立柯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0年成立上海最世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郭敬明也都在延续“岛”工作室的路数。比如开始像经营明星一样经营作家,将写作生产线化,并且要求签约作者和自己一样,保持精致的公众形象。

△郭敬明和笛安

事实证明,郭敬明的经营理念是奏效的。2013年,最世文化年盈利超过2000万,旗下作家每年图书销量接近2亿。郭敬明也在2007年、2008年和2011年三次位列中国作家富豪榜榜首。

商业上的成功给了他更多自信和动力。于是他试着去跨入更广的领域,在2012年执导了《小时代》电影的第一部,用的还是一直以来的经验,邀请杨幂、郭采洁、郭碧婷、谢依霖和陈学冬等等一批好看又吸粉的演员出演。

《小时代》也成为郭敬明从作家转型为导演的标志。这一新身份在起初几年看上去非常成功,四部《小时代》加一部《爵迹》的票房超过了20亿,让郭敬明排在2012-2016年华语导演内地票房排行榜第六位。

但也是从2016年的《爵迹》起,郭敬明的经验似乎开始失灵了。

用了许多CG技术的《爵迹》制作成本超过1.5亿,当时估计起码要5亿票房才够回本,但最后只有3.8亿,算是把四部《小时代》赚的钱都赔进去了。电影画面给人的不适感,以及剧情上的硬伤让观众难买账,范冰冰、吴亦凡、陈伟霆、杨幂和王源这些流量姓名,都救不回来。

从那之后,郭敬明的导演生涯就一直没有飞起。原本计划2018年上映的《爵迹》续集,因为遇上范冰冰事件被迫无限延期,最近又有传言说,该片将在腾讯视频以网大的形式上线。甚至连“郭敬明”都不再是一个响亮的名字,从《爵迹》起发行方已经开始弱化对郭敬明导演身份的宣传,可能很多人不知道,近期要上映的《晴雅集》也是他导演的。

以前是郭敬明自带流量,后来是他从鲜肉小花借流量,现在俨然成为了流量毒药。由此也不难理解,《演员请就位》中他为什么会选择何昶希:郭敬明似乎急于去证明自己并没有被市场淘汰,想继续复制他过去的成功。

观众长大了,但郭敬明没有

对我们90后这一代来说,郭敬明是青春期一定会有的名字。

记得当时班里有人带来一本《小时代》,其他人都会抢着看;还有很多同学会模仿他的写作,发表在学校文学社报刊上;有个同年级男生甚至会模仿他的发型穿着,听说这个男生后来大学进了文学系。

现在的互联网公司,都喜欢说“谁拥有了年轻人,谁就掌握了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郭敬明对90后的影响都非常显著——这也是我唯一能够想到的《演员请就位》会邀请他做评委的原因(不然就是节目组有人是他的粉丝)。

但我也很想知道,当时那个同年级男生现在会怎么看郭敬明,毕竟第一批90后已经30岁了。

90后们都慢慢长大了,很明显的一个表现是在B站,95后、00后的年轻观众几乎都不再吃郭敬明那一套了,更别说会有多少人会再翻开当年那些小说。

时间似乎也证明了一件事,郭敬明的作品并不具备流传价值。早年作家圈批评郭敬明文笔和价值观的人不在少数,文学批评家肖鹰就曾这样评价,“我不承认他(郭敬明)是个作家,他就是无灵魂的贩卖文字的写手……郭敬明的作品让我感到,他根本不知灵魂为何物。当然,他很聪明,很懂得商业式的写作和运作,并且获得了 ‘巨大’成功。”

与此同时,郭敬明也面临着大量的抄袭指控。

△北京法院曾判郭敬明小说《梦里花落知多少》抄袭庄羽小说《圈里圈外》成立

如果说十年前,一些作家们带着商业抵触情绪的批判还有待商榷,那么他们对郭敬明作品本身的评价几乎挑不出毛病。其实追求商业价值没有错,出问题的是郭敬明的价值观,并且其作品输出的极端、扭曲、空洞与脱离现实的价值观,已经越来越跟不上时代。

郭敬明已经7年没有文学作品面世,现在影视生涯也不见起色。

直到他转型成为导演,反对的声音也一直没有断过。从前是作家圈人士抵制郭敬明,现在又换成了影视圈群体去抵制。37岁的郭敬明,似乎一直在做《演员请就位》里的那种选择,好像他的一部分,永远停留在了那个花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