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迷踪》一个北大哈佛小说家的悬疑科幻之路

2017-03-01 16:33     来源:当代娱乐网      责任编辑;黄晓晓

定居于美国波士顿的启山,身上有许多标签,80后,北大本科,留美博士,哈佛博后,制药公司高管,当然最特殊的还是他小说家的身份。

身为悬疑和科幻的资深爱好者,启山在看小说、动漫、影视作品的时候常会思考故事怎么编才会更好看,经常会有脑洞大开的联想,所以他决定把这些脑洞和故事都记录下来,分享给更多的人。他还参加了多家美国幻想文学类协会。经过潜心构思和写作,启山创作了一部关于大脑、记忆、自我认知、和追求永生的悬疑科幻小说《记忆迷踪》—“醒在停尸房,又成通缉犯”,并加入惊悚要素,构成了一连串烧脑故事。《记忆迷踪》已由化工出版社在2017年一月正式出版。

1.png

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个超级富豪利用邪恶的诡秘医术来永葆青春的故事,书中还涉及了“贫富分化”等全球性热点问题。小说曾在网上连载,广受好评,天涯百度点击破千万,起点新书榜排名第一。

实体书出版之后,得到了当当网的首页推荐,在“当当网新书热卖榜”、“亚马逊新品排行榜”、和“亚洲好书榜”都名列前茅。小说还得到了“十点读书”、“青春影焦圈”、和“小说影视剧资讯”等16家微博大号推荐,总计粉丝超千万,阅读量达三百多万。

有读者评论道:“《记忆迷踪》这本小说,开创了这类型小说的新思维,新流派,无论是文字的精炼,还是情节安排,都显示了作者深厚的国学功底,引人入胜,让读者有一种代入感,情节迭起,处处有伏笔,当你认为故事的结果是某个之后,却反其道而行,让我诧异无比,情不自禁的想看下去,为主人公时而担心,时而高兴,时而哀愁,时而兴奋,可以说,这本《记忆迷踪》,是近来网络小说界中的精品,值得一看!”

当被问及如何兼顾日常工作和写小说的时候,启山并不认为两者之间有矛盾,甚至是互助的。写小说可以调剂日常生活,如果是真心喜欢的话,写故事本身就是一种休息和娱乐。“当看到自己的小说印成书的时候,那感觉是极为美妙的。”

史蒂芬·金的作品对启山影响最大。作为美国最畅销的小说家之一,史蒂芬·金把多种元素融入到科幻作品里,很多时候他的科幻脑洞只是对故事背景的解释而已,“软”到不能再“软”,但非常畅销。“所以只要写出好看的故事,科技概念不需要太复杂,科幻也能成为大众文化。”

科幻对生活的积极意义

2.png

启山与雨果奖得主郝景芳合影

启山认为,科幻就是科技发展对人和社会能产生何种影响的幻想故事。很多科幻作品都以悲剧收尾,所以有人说科幻是宣扬“科技危害论”、是反科技的,其实并不是这样,我们只有料事在前,把科技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先想到,写出来,引起讨论,提出解决办法,看看能否避免负面情况发生,我觉得这就是科幻最积极的意义。

启山还参加了2016年雨果奖的颁奖典礼。谈到东西方文化差异,他在美国留学的时候就体会到了各方面的差异。“参加雨果奖就会发现,美国对幻想类作品的划界不是很清楚,会看到《星球大战》《权利的游戏》和《哈利波特》的展品都混在一起。而在中国,你绝不会看到《三体》和《西游记》放在一起。这可能是因为美国的幻想文学包容性强,也可能是因为美国玄幻魔幻历史较短,一直都是和科幻混在一起发展的。而中国神话故事源远流长,科幻则刚起步,所以无法放在一起。启山表示,中国幻想类小说的未来发展将会越来越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会越来越大。”